昨晚和明憲去聽了場演講-神秘泰坦,潛藏生命?

這是科學人雜誌辦的科學不簡單講座,
如果撇除兩年多前的那場同是科學不簡單卻一點也不科學的講座
-「嬉戲於科學與藝術之間」外,
這算是我第二次聽這樣的科學講座,
上次談的是地磁反轉惹災禍,
這次談的則是關於行星生命的探討。


我發現我似乎對於宇宙相關、生命源起等話題較為感興趣,
感覺那是一個很奧妙的領域...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地球,
過去是何種面貌?未來會走向何處?
而除了我們所熟悉的地球,
別的星球又是什麼樣的一個世界?


關於這類議題的電影或是影集其實很多,
像是跨越時空的,探索外星生命的,
在在滿足了人類對於宇宙生命的遐想...


今天這場演講的主角-泰坦,是土星系列衛星中最大的一顆,
講師則是中央天文所的葉永烜教授,
因為探究土星的提案是由他在1982年所提出,
成功促成美國航太總署(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進行合作,
約莫在1989年才正式成立這項計畫:
卡尼斯-惠更斯號太空船探測。
而葉教授更是從頭到尾的參與整個計畫的進行,
所以請他來說明這個講題是再合適也不過了。


卡尼斯是一艘很大的太空船,
而惠更斯則是附載在其上的小探測器,
當卡尼斯從地球出發,約莫經過兩次的拋擲後,
進入泰坦的衛星軌道,成為泰坦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然後在2004年,
卡尼斯將裝載其中的惠更斯探測器丟到泰坦的表面進行地表探測,
再由科學家們針對傳回來的數值做分析。
而人類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有無生命存在?


以我相當有限的地科與天文知識,能聽的懂就是有鬼,
不過,我所能掌握住的重點大概是-
以目前探測到的數值來說,
泰坦的主要氣體成分是氮氣與甲烷,
這與早期地球剛出生時的條件相當相似,
我們現在說地球上的主要氣體是氮、氧及甲烷,
但是事實上,
在地球誕生初期,其實是沒有氧的,
現在所知道的這些氧,其實是由生物圈所產生的。


簡而言之就是說,
地球誕生初期的氣體也是只有氮及甲烷,
在逐漸有了生物之後,
因為生物圈所進行的光合作用產生了氧,
於是造成今天氧為第二多的氣體的現況。


如果地球是這麼發展的,
那麼泰坦是否也就具備了這樣發展的條件?
它,就像是個早期的地球?


在這段演講過程當中,
葉教授讓我們欣賞了一段有真實畫面也有利用動畫所混合製作出來的影片,
過程就是當你坐在卡尼斯號出發時,一路所看到的畫面。
我覺得這段影片頗吸引我的。


畫面的一開始是黑暗浩瀚的宇宙,
然後泰坦越來越大,越來越大的矗立在我眼前,
因為我們正在逐漸靠近它,
之後是眼中所見僅都是黃色的迷霧,
因為我們已置身在泰坦的軌道中,逐步靠近泰坦,
再到穿破泰坦的大氣層,
迷霧逐漸銷散,朦朧的山脈出現在眼前,
最後是著路在泰坦表面。
哇,原來探測器的一生是這麼經過的啊!
很奇妙的感覺...


目前,卡尼斯繼續在泰坦的衛星軌道上持續不斷的做觀測,
由於這項計畫的成功,
許多科學家們也希望再進一步丟一個更大的飛船探測器等到泰坦表面,
於是也有了新一波的土星探究計畫正在提案當中,
葉教授更秀出這新一波提案的時程表,
在這個時程表裡,
最快要在2033年,
人類才會再一次將探測器丟到泰坦表面。
2033年,距離現在是26個年頭。


葉教授返過頭來再說,
當初他在提這個提案時約莫是1980年左右,
那時小女兒才剛出生一個多月,
教授還秀了當年他和兩個女兒的合照﹔
時間一轉眼過去,
到2004年恵更斯著路泰坦,收集到第一手泰坦資料時,
兩個女兒已經亭亭玉立了,
此時教授又秀了一張與兩個女兒在2004年的合照。


藉由這個對照,
教授只是想告訴聽眾們,
太空研究往往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做準備,
像是他從提案到接收到第一筆資料共花了22年的時間,
而下一個計畫最快也又要26年,
大家莫不覺得-好漫長唷!
可是...就是去做就對了!


教授說:「時間,是最佳的工具。」
所有的困難與阻礙,都會被時間一一解決。


而在最後的問答時間哩,
我覺得有位聽眾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所以也在此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這位聽眾詢問教授的問題是-
當恵更斯著路地面進行探測後,到它整個電力耗盡時,
它,就成了一個垃圾。
如果恵更斯從地球出發時夾帶了地球的一些生物體,
而我們又在30年後再度著路泰坦,
那時,我們發現了一些生命現象的存在,
但是其實這是來自地球的生物,
科學家對此是否有所防範?


我剛聽到這個問題時覺得相當有趣,
明憲認為這位聽眾擔心的是地球的生物體到那邊會否變化為其他物種,
而我接受到的卻是,
當30年後,
我們的科學家大聲嚷嚷的宣稱發現了泰坦上有生命存在時,
其實那是30年前由地球過去的物種,
而不是泰坦上的原始物種。


宇宙天文的有趣就在此,
大家可以發揮充分的想像力,
反正現在也沒人能究其真假。


葉教授的回答更妙了,
他說,這個問題現在已經發生啦!
因為我們曾在地球上發現來自火星的隕石。
教授這麼一說,我就想到了大約五年前的新聞-
有科學家就懷疑,
隨著隕石來到地球的物種認為地球更適合生命生長,
於是就繁衍了下來,最後演化到我們現在的人類,
所以,搞不好我們都是火星人!
哈哈!很有趣吧!


不過,葉教授還是針對此問題說了一段小故事。
在1870年代,
蘇俄與美國是發展太空科技最強勝的國家,
彼此誰也不讓誰,
而為了彼此互相牽制,不讓對方比自己早發射太空梭等,
曾簽署過一份合約,
這份合約就是有點像是這位聽眾所憂慮的問題一樣,
擔心造成太空污染吧!
於是所有製作太空梭的零件,
包括只是一枚小小的螺絲釘都要經過消毒程序,
才可以登上太空。


這個消毒過程其實是很花錢的,
但因為兩大強國彼此的牽制,於是也只好一直履行著,
直到蘇俄垮台,美國成為獨霸一方的霸主,
這份合約當然就自動失效啦!
於是,現在發射到太空的太空梭等真的就沒有經過消毒等的程序,
的確有可能發生這位聽眾疑慮的問題。


聽完這場演講,
如果你問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對我而言其實不是對泰坦了解了什麼,
而我其實並不是那麼關心那個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
我的最大收穫或許是感受到不同領域的卓越人士的人生智慧吧!


當葉教授說到時間是最佳的工具時,
我深深覺得這是他20多年來等待的最深感受。
因為當我回頭看看科學人雜誌對他的專訪時,
才知道其實這個計畫過程中也是困難不斷,
有經費問題,有參與的國家要退出等,
不過隨著時間,這些困難還是一一被解決,
得到今日的傲人成果。


反觀自己呢?
我也願意相信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時間都是最佳的工具,
會帶領著我去克服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