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韓吉回了南投一趟,
和往年一樣,
只要快到了農曆 3/3 前的玄天上帝誕辰,
幾乎每個週末都是進香團陣陣,熱鬧非凡,
正好可以讓韓吉練習拍廟會。

之前曾在文中說過,
玄天上帝是我們松柏嶺山上六大部落的信仰中心。
(詳見http://diochen.pixnet.net/blog/post/9590291

在我小的時候,
每到了農曆 3/3 前的週末,
從早到晚都可以聽見隆咚隆咚的鑼鼓聲、鞭炮聲,
這些,到了現在還是不例外。
算是成為我們山上的一部分了吧!

這是先鋒旗,
總是在陣頭的最前方領路,
就老爸告訴我的是說,旗子是要把路上不乾淨的東西先掃掉,
所以要在陣頭的最前方。
可是韓吉問我,那只要第一陣需要旗子啊!
跟在後面的就不用啦!
唉~頓時還真無法回答~><

這個陣頭超誇張,鞭炮一路從 100 多公尺的廟外拉到廟廣場,
沿途「蹦」、「蹦」聲不絕,煙霧漫天,
坦白說,我覺得可以不用這麼鋪張的,
鞭炮要錢,搞得滿天煙霧也不舒服啊!


阿伯手上還抱著好幾盒趕緊向前跑。


這頭也忙碌著,你一盒、我一盒。


那一條不可怕,這兒是整團的!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像這樣的神像,我都統稱為大頭娃娃,
其實扛著這樣的神像很累的,
因為幾乎都是木頭做的,很重,
可他們還是跳得這麼高。


這是土地公來參拜。


小的大頭娃娃我覺得很可愛,但是大的我就會怕了!
尤其有些呲牙裂嘴的,有點恐怖!


年輕人們當然就是扛神轎囉!


八家將!不過卻只有三個?有點怪~


這群媽媽的鼓打得真好,還可以交換鼓棒,帥呆了!

對於這些進香的畫面我早已不陌生了,
它算是我孩童生活很大的一部分,
帶著韓吉來感受一下屬於民間信仰的熱情。

可是卻覺得有些東西悄悄的改變了~

這是今年新增加的 Q 版帝爺公,
我覺得超可愛,可老哥卻覺得不夠莊嚴,
不過我覺得藉由可愛的 Q 版帝爺公,
也許可以吸引不同年齡層的信眾啊!

而且實在應該建議管委會,
為這樣帝爺公公仔申請專利,
然後製作成可以隨身攜帶或是掛在車上的護身符,
相信應該會很有賺頭,像我,就會想買一個!
這些賺得的錢可以回歸管委會以管理廟的大大小小支出。

科技進步,進香團也在進步,
大鼓不再由人推著推車載了,
而是交給車子來拖,呵~~~有意思!

不過這位打鼓的年輕人,
啥都看不到,眼前盡是這面鼓!

艋舺果真有紅,
他那句「這就是廟口,咱的角頭」紅到這兒,
被改編成「這就是廟口,咱的口味」,
呵呵~所以也引發了韓吉對本文的命題「這就是廟口,咱的角頭」。

受天宮之於我,有著很深刻的意義,
除了是孩童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之外,
也是內心深刻的信仰中心。

可能是從小到大的原因吧!
總覺得有什麼困難都可以來對帝爺公說,
帝爺公一定會幫忙的。

一直到長大了,在外頭也拜過了許多的廟,
但始終不比對受天宮的帝爺公親切,
對其他廟的神明們,我似乎只是制式的祈求平安,
但是對著受天宮的帝爺公,我會跟他說心裡話~

小時候,因為交通不發達,可能路線規畫得也不好,
往往這樣的大熱鬧總是搞得我們整座山塞車連連,
印象中曾經坐在從南投回松柏嶺的公車上,
公車行進困難,坐了數十分鐘也沒前進多少,
後來還是下了車用走的回家。

可是在小時後覺得這樣很有趣,
可能當時生活太單純簡單了,
偶爾有些不一樣顯得有意思許多。

我家是住在山上的小巷子裡,
並不是一個公車或遊覽車會經過的地方,
平時巷子裡靜靜的,偶爾才有人車經過。
但每年的這個時候就顯得熱鬧許多,
因為常會看到許許多多的人,懷裡抱著神明神像,
以步行的方式從我家門口經過,然後一路走到受天宮。
(因為外面的大馬路已經塞車一片,行進困難,
 大夥兒都下來用走的了!)

印象中在小時候的鄉下,
爸、媽為了體恤這些進香的人群,
一大早就會燒一大壺茶、放個杯子,
放在門口外的馬路邊,讓經過的人們解解渴。

也不是只有我爸媽這麼做的,
大馬路、小巷道,
大約一段距離總見得這樣的擺置---一大壺茶加個杯子,
這是山上人家的貼心。

其實曾聽老爸說過,
在更早時候的鄉下是很有人情味的,
並不是只有這個時節才會在門口擺茶飲,
而是每天、每天早上起床就會先燒壺茶擺出去,
讓路經此地的人喝口水,解渴一下。
只是到我小時候的時候,
好像只剩下在這個時節才會這樣做了!

而到了現在,也許便利商店橫立,
買個飲料解渴變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再也不需要特別燒壺茶放在門口了。
再則,現在人重視衛生,
要是你在門口擺個茶,恐怕也沒有人敢喝,
「擺多久了?」、
「天氣這麼熱,這麼高溫,茶不會變質嗎?」

不管理由是什麼,
總之現在的松柏嶺,看不到那樣的場景了!

我帶著韓吉來湊熱鬧,
逐一解說著松柏嶺的過去與現在,
這些雖是我從小就看慣了的畫面,
但每每來,總是可以感受它的活力與激情,
看著人民為著信仰而激動、而付出的渲染與感動。

只是我也有一絲不解,
為什麼道教的信仰似乎總帶有些兇神惡煞?

打鼓的鼓手、扛著神轎的轎伕、或是舉神像的人們,
身上常常不是刺青就是嚼著檳榔、叼著香菸?

我對於刺青沒有意見,
也不是鄙視嚼檳榔或抽菸,
事實上,這些我老哥都會。

只是這些舉動加上兇神惡煞的神情,
看起來個個都像是在道上混,
怎麼?
真的是「這就是廟口,咱的角頭」嗎?
角頭都是要在廟口深耕嗎?

相較的佛教的莊嚴與自律、基督教的服裝儀容,
常讓我覺得道教的廟會好像是混亂很多,
雖然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
我也喜歡這個宗教的輕鬆自在,沒有大包袱,
心存良善即可,
不需特殊的儀式,也不一定需要吃素來證明。

可是,如果可以,我們應該可以再自律一點,
打造出清新的形象,
讓觀賞的大眾感受到的是活力而不是混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豬 的頭像
    小豬

    小豬的簡單生活

    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