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城市:扎達爾

說實話,寫部落格之際距離當時已超過4年的時間(哪裡來的心血來潮想寫了咧???),
這個城市的什麼歷史、建築都忘得差不多了,卻還是對那樂音飄揚的海風琴印象深刻...
既然這樣,我就只寫我還記得的吧!

 

這個城市隔著亞得里亞海與義大利相望,也因此早期曾被羅馬帝國統治過,這點可從城市的許多舊建築窺見一二。
感覺遺跡在這邊好像不值錢似的,這些石頭、雕像、梁柱就一個個放在草皮上,遊客甚至隨腳可踢。

IMG_9285
像這樣的斷垣殘壁在草皮上比比皆是... 

IMG_9271 
瞧... 是不是不值錢?都可以踩上去玩呢!

 

IMG_9278 
圓形的聖多納教堂與鐘樓...

聖多納教堂是扎達爾最知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聽說是第一座圓形的教堂。
聽說早期稱作聖三一教堂(聖三位一體?那是啥?),後來因為聖多納主教改建所以也一併改名了!
而據說它改建時是取用原本建築的建材來重建,這點倒是可以從這座教堂的許多結構看出來。
也不容我看不出來,因為底座用的明顯就是一些斷垣殘壁的石板、石塊啊!

我實在對建築不在行,只是我怎麼覺這座教堂改建得有點隨便呢!
底座架得亂七八糟,怎麼也不堆整齊?而且那些縫隙看得我心驚膽跳,這樣的底座會穩嗎?
不只外觀,走進內部,大圓柱的下端也是沒堆整齊的小石板,這是另一種獨創藝術嗎?
不過儘管如此,仍不減它的大名,只是據說這裡現在已不作為教堂使用了,
而是利用它圓形建築的回音良好設計,現在成為知名的音樂表演聖地...

IMG_9464 
瞧?這是它的外觀,就地取材些石塊、石板來堆為底座,但也不疊好疊滿,還空了一大塊縫隙!

IMG_9482 
圓柱下端也雜七雜八堆著石板... 堆啥都好,但為啥不堆整齊呢?

 

據說這座城市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有個多災多難的過去,
它被羅馬帝國殖民過,被威尼斯、奧地利,甚至還被法國統治過,而在二次大戰時,沿岸的海岸線也被轟炸得很慘。
因而二次大戰後,政府為了修復這座城市與沿岸的海岸線,特別商請了建築師來做設計。
而這個設計,成了現代人對於扎達爾的印象。

 

名建築師巴西奇因為從小喜歡聽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於是他在看了這座城市後,決定利用這樣的元素來做設計。
他在扎達爾的海岸邊上選取了70公尺的海岸線,埋下35根長短粗細不一的風琴管,
利用海浪湧上岸時會擠壓風琴管中的空氣,進而產生不同的音階,發出不同的鳴聲...

我好喜歡這樣的設計,這是一部屬於大自然的海風琴,演奏家就是大海,
任由大海每天的浪潮高低,演奏不同的曲調,曲子永遠不重複(就算重複你也聽不出來... )。
坐在海岸邊,伴著嗚嗚鳴聲,說不上好聽,卻是最樸實的演奏。

IMG_9316 
海岸邊的石階,一階階的石階都有這樣的氣孔,就是從這邊發出嗚嗚聲的...

IMG_9374 
延續海岸線的一貫設計,這條沿岸的長椅也是採黑鍵白鍵的鋼琴設計,很有一貫風格吧!

IMG_9333 
看我演奏一曲...

 

除了天然海風琴,建築師巴西奇在這兒還有另一項環保創作設計---城市光廊。
其實說穿了就是利用太陽能板,把白天太陽光的熱能儲藏起來,到了夜晚轉換為光能。
以現在來看還真是沒什麼特別,可是想想,這可是在2005年時的設計耶...

IMG_9346 
一塊一塊的太陽能板將太陽光的熱能轉換為LED的光能,到了夜晚會閃爍出各式光芒喔!

 

其實這趟的東歐三國誌之旅,我們走訪了許多亞得里亞海的沿岸城市,
記得初次抵達亞得里亞海時,我激動得跟什麼似的,畢竟在之前它對我而言就是教科書上的一個名詞,
而今,它在我眼前,我甚至可以掬一把亞得里亞海的海水。
那種激動啊!

 

然而,在一個接一個的城市之後,說實在的,亞得里亞海跟太平洋有什麼不同嗎?不都是海嗎?
這個城市的海岸線跟那個城市的海岸線有什麼不同嗎?
坦白說,我還真說不上來。
然而在有了海風琴的設計後,扎達爾的海岸線真的很不同。

它有天然的音樂伴奏,嗚嗚鳴聲或許不算悅耳,卻別有風情,讓潮起潮落間多了不同的風貌。

 

酷派 X 國內CP值最高住宿優惠|酷派

王樣 X 痞客邦 【水之王者】加入LINE好友輸入優惠碼「PIXNET」即享95折 | 王樣

KKday X 多元精選活動 | KKday

 

arrow
arrow

    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