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伊麗莎白二世駕崩的關係,最近有好多討論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文章,但是... 我都看不懂...  
哎... 高中沒有好好唸社會科,導致這些名詞我都聽過,但就是不知道其意涵。
這次莫名的有動力想搞懂,但看了幾隻不同的 yt 影片還是不懂後,剛好有人推薦【王冠】。
結果... 我居然默默的就... ... 把它看完了耶~(第一季啦!)

undefined

 

雖然聽說這部片的寫實度很高,但歷史不好的我還是不敢妄下斷言。
因此只是簡單整理自己看完第一季的一些粗淺想法。

看劇確實比較容易讓自己進入當下的時空背景,比較能理解王室的可為與不可為。
但是對於我這樣的一個歷史小白來說,這部戲還是有幾個困難點。
一是我的臉盲+過多的出場人物,所以一開始我實在搞不清楚誰是誰?王后、王太后、什麼什麼爵、... 
哎呦喂啊... 可以幫我畫個人物關係圖嗎?
二是我對英國歷史脈絡與制度超級不熟悉,而英國政治人物講話又超級委婉、超級繞,
明明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講明白點不好嗎?
每次都是一個別有深意的眼神或笑容,其他的留給觀眾自己去想... ... 
啥意思啊?誰可以跟我解釋一下嗎?

 

【虛有其表的君主立憲制,其實是帝國到民主的溫柔過渡】

我在看完前幾集後,其實有點似懂非懂,剛好跟我們家歷史助教Lucille聊起...
她跟我解釋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就是把統權與治權分開,
君主有統權,但沒有治權。人民效忠於君主,但君主卻不能直接管理人民。
擁有治權的其實是首相與內閣,可以把首相想像成是君主的大總管,代理君主管理人民。
所以劇中描述,首相其實每週會跟君主做重大議題報告,比如這段時間國家發生什麼大事等。
但這個報告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報告,君主實質上並不能做什麼,就只是知道了這些事而已,因為他...不可以干涉內政,
這個「不可以干涉內政」的極致表現是:即便君主自己也不滿意這個首相,但他也不能廢掉他。因為這是違憲的!

關於這部分,劇中第二集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描述。
一位內閣成員安東尼私下拜會國王(喬治六世,女王的爸爸),於是國王就帶著他去打獵。
安東尼找國王的目的是表達:
首相邱吉爾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他已無足夠的心力在治理國家,但卻不願意退位。
而雖然在憲法層面,國王並不能做什麼。但希望國王能夠以「艾伯特・溫莎」的名義出面,勸說首相退位給年輕人!

「艾伯特・溫莎」其實是國王繼位前的名字,繼位後則是截取部分名字成為喬治六世。
國王繼位前與邱吉爾是朋友,所以安東尼的意思是希望國王以朋友的名義勸說邱吉爾,而非以國王的名義。
結果國王跟安東尼說:艾伯特・溫莎在他接任國王時就已經死了,現在只有喬治六世。
最後還給了安東尼這樣一句話:時候到了,首相就會下台了!... ... ... 你最好有耐心一點。

截圖 2022-09-22 下午9.39.18.png

(英國的國王稱號邏輯好像是:
國王即位後會從原本落落長的一串名中找一個名字作為稱號,
而如果這個名字,前面已有國王用過,那就用幾世區別。
比如女王爸爸原本的名字是:艾伯特・法雷迪・亞瑟・喬治,
他選擇「喬治」,但因為前面已有祖先用過這個名字,且當時已到五世,所以他就叫做喬治六世

 

到目前為止,我真的覺得這個「君主立憲制」很沒用呀!?說尊榮很尊榮,但其實什麼都不能做。
到底維持一個這樣虛有其表的形式要幹嘛呢?

Lucille跟我解釋說,其實很多制度都是時間沿革下的產物。
在帝國時期,「君權神授」,君主的權力確實是很高的。
但是在歷史演變的洪流當中,有些國王濫用權力,導致戰禍不斷、民不聊生。
因此在一次次的事件中,人民逐步削減國王的權力,最後才演變成今日的民主制度。
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就是一種「帝國到民主的溫柔過渡」,
看似保留帝制,但其實只是給王室一個體面與禮遇,實質上,他們並不能干涉國家運作。

Lucille提到,其實中國的清朝末年,曾經也試圖想採取這樣一個折衷的制度。
只是當時中國社會的浪潮太洶湧,根本壓不住,清朝王室最終還是被整個推翻下台了!

arrow
arrow

    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