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頓晚餐值得特列一個專題來介紹,
就知道這一餐有多豐盛了!
不過也的確該這麼豐盛,
因為事後證實所費不貲啊!

大家在夕陽的餘暉中渡過了浪漫的傍晚,
長途跋涉加上飢腸轆轆,
大伙兒一衝進餐廳便像蝗蟲過境般狼吞虎嚥了起來,
害我差點忘了為每一道菜餚留住它最美的一刻。


來,大家看看,
這是早期蘭嶼的主食,芋頭和番薯,
不用我說應該也知道粉白色的是芋頭,金黃色澤的是番薯,
其實我覺得與其說是早期蘭嶼的主食,
不如說是早期台灣的主食,
因為在我家老爸年輕的那個時代,
他們也是吃這個長大的,
使得我老爸到現在還是很討厭吃番薯,
因為吃到怕啦!

早期的主食今日已成為一道菜餚,
老實說,手捧著白米飯,配番薯、芋頭的感覺真的不是很搭,
不過我想餐廳主人應是想讓我們感受道地的蘭嶼風味吧!
番薯很甜,芋頭很粉,TiTi說這芋頭煮湯應該相當好喝,
害我突然很期待芋頭湯...


這道是新鮮魷魚配上五味醬,
滑嫩的魷魚,配上酸甜的五味醬,
嗯...絕配!


超夠味山豬肉,
不同於台灣常吃到的烤山豬肉-太油,
它是有點油又不會太油,
吃起來比起其他道菜稍鹹,配飯剛好,
咬起來又Q又有嚼勁,讚啦!


鹹水雞,
這道看來是稍微普通些,
不過雞肉很嫩,想必是年輕氣壯的少年雞,
嗚嗚...
寫到這突然覺得該哀悼一下一條年輕生命的隕逝。


這道看起來賣相不佳的叫做煮芋梗,
它是將芋頭的梗摘下來做菜,
在台灣我還不曾吃過,
口感上普普啦!
個人是覺得這道菜的附加意義其實比實質意義來得大,
因為從這道菜可以明顯的感覺到,
芋頭這項農作物與蘭嶼人生活的緊密關係,
它的全身上下都可以使用,
果實和梗可以拿來吃,葉子可以當作菜餚的舖底,
超有用的農作物!
難怪在路旁隨處可見的都是水芋田。


這道看起來黑黑的食物有個很美的名字唷!
它叫做-情人的眼淚,
我猜這應該是一種海菜吧!
餐廳主人說這種海菜必須生活在乾淨的水裡,
而且幾乎都是在下雨過後採收,
所以才有一個這麼美的名字。
吃起來的感覺很像是梅干扣肉之類的重口味菜餚,
我說啊餐廳主人是故意把這道菜擺在後面的,
因為要是擺在第一道,
我們今天每個人可能會多吃好幾碗飯吧!
嗯...不過真的是好吃唷!


再來這一道是龍鬚菜(有人說是過貓???)煮蛋,
在我家,龍鬚菜都是拿來炒的,
很少是做這樣濕濕的料理,
所以我個人覺得挺特別的,
就不知道別人覺得怎麼樣。


再來這道我不知道叫做什麼,
記得之強剛看到這張照片時有點被嚇到,
因為他最怕這種一顆顆海鮮食品,
可是明明就是很美味的料理說。
它不是九孔,我也不曉得是什麼食物,
一粒粒的點上一點五味醬,
YA...好吃,再來一顆...

最後一道壓軸當然就是蘭嶼著名的飛魚囉,
說起這飛魚,餐廳主人可有許多話說了...



餐廳主人告訴我們,
其實在他們傳統的飛魚料理中,
飛魚是用清蒸的,
用類似蒸籠的東西,下層擺滿芋頭和番薯,上層擺飛魚,
在蒸的過程中,飛魚的味道會被芋頭和番薯吸收,
吃芋頭和番薯時,也可以吃到飛魚的味道。
可是那樣的道地料理並不適合我們這樣的觀光客,
於是他們才改採這樣的煎炸料理處理飛魚。
餐廳主人的這段話在隔天中午的午餐獲得證實,
清蒸的飛魚好腥唷,我真的有點吃不下。

而且啊,餐廳主人又說嚕,
在蘭嶼老一輩的觀念裡,對於飛魚是有許多禁忌的,
像是在他們傳統的料理中,
不僅飛魚是用清蒸的,而且要把飛魚的翅膀給折掉,
也就是說,飛魚翅膀是不能吃的,
這是他們老祖先對於飛魚的尊重。

就連捕捉飛魚都是採願者上勾的方式,
他們先在拼板舟上點一盞燈,
夜裡的飛魚見著燈光便會飛跳進來,
而不是像台灣這邊過去捕捉的居民那樣以流刺網濫捉,
不管大魚小魚,一次撈盡。

我後來在美羽網誌提供的相關新聞中得知,
台灣恆春居民對於補飛魚其實也有話說,
原來飛魚屬於迴游魚類,
今年不撈,祂們同樣會老死,
為何不趁有限的生命創造應有的經濟價值呢?

的確,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就會有不同的觀點,
如果飛魚真的是今年不撈,同樣都會死亡,
那麼恆春居民的想法似乎也不無道理,
只是,在蘭嶼人心中,
飛魚其實已經不只是飛魚,
那是一種文化,一種蘭嶼人的感情。
也許無謂對錯,
不過我仍鄉愿的希望他們兩方能在協調下創造出雙贏,
能一面保有蘭嶼的當地特色,卻也可以創造出相當的經濟價值,
我好像太天真了,
很多事情是無法一舉兩得,這麼完美的。



anyway,撇開對於飛魚的惆悵,
吃飽喝足之際,
大伙兒回到民宿小歇,
準備展開今晚的夜間驚奇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