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自己留個紀錄。

 

我在今年六月離開了任職13年的全華,踏入了全新的領域---媒體業。
要說是完全的全新領域嗎?倒也不是,目前這裡與之前產業的交集是---教育,
這個公司從事的是教育媒體,所以還是在教育界,接觸較多的也還是老師們。

坦白說,我原本以為我是會在全華終老的,我自己都沒料到我會離開的這麼突然。
只能說,人生的事真的難以預料。盡可能把每一步走得踏實就是。

 

到職一個多月來,接觸了許多新鮮事。

首先是跟了好幾場的初訪。
哇!原來節目上對答如流的訪談,是經過安排的呀!
在正式節目之前,先把這些學者專家們約來聊一次,
才能了解這位學者專家針對這個主題有什麼故事?哪些是有趣的?值得提出來讓觀眾知道。
哪些科學原理講起來可能太難,得幫老師找到一個觀眾聽得懂的方式講。

這個過程很重要,因為許多初次受訪的學者專家們鑽研在他們的領域太久了,
可能平時他們的圈子接觸的也都是該領域的科學家,有他們的共同語言,
所以常常他們自己講得很開心,但我們旁邊的人完全融不進去,
而且還三不五時夾雜英文的專業術語,咭哩咕嚕的,我們根本鴨子聽雷。
我的媽呀!是我程度太差嗎?怎麼都聽不懂。

然而程度差的我們的角色其實很重要,我們就是要告訴這些人,你們這樣講我們聽不懂啦!
轉而迫使他們想辦法換個方式,用平近的語言告訴我們。

所以其實我還蠻佩服那些初訪結束後,要設法把這些學者專家所提到的內容整理成腳本的企劃們,
他們必須把學者專家們講到的重點整理出來,經過有邏輯的次序編排,讓訪談過程可以流暢;
且他們也必須有相關學科背景,才能幫觀眾把與學者專家間的橋梁給架設出來。

 

再來就是做了兩支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是公司預計開發的新產線,畢竟短視頻的新聞傳播性快,且影響層面廣,不限制在教育界。

這是我的第一次媒體初體驗。
首先要找到適合發揮的新聞點,比如搭上時事熱潮。
但這有個麻煩,既是時事熱潮也就是大家都知道了,該怎麼從大家都知道當中找出不知道的點來談呢?
比如登革熱問題,還有沒有別的切入點?秋行軍蟲呢?

找到適合發揮的新聞點後,既然是做科學新聞,就必須樹立科學的權威性,
所以找到對的人來談很重要,否則沒有說服力啊!
我目前完成的兩隻新聞,剛好都是公司之前合作過的老師,所以敲定講者的過程很順利。
約訪後,再帶著攝影師等一起拜訪,跟老師們溝通拍攝過程,要談的點等就差不多了!

倒是回來後的剪片我參與得比較少,因為同事太強大,都幫我做完了!
但剪片的流程大致是先把有用的片段初剪出來,確認順不順。
然後同時要上網去找很多的素材,畢竟我們拍攝的只是學者說明的畫面,
但是單純的說明畫面太枯燥了!通常會再加入其他素材,
比如登革熱新聞會穿插進疫情的畫面、蚊子飛舞,或是噴藥消毒的畫面等,如此才能讓畫面豐富許多。
這算是蠻費工的一個過程,因為合適的又無版權的素材不好找啊!

最後則是字幕、字卡說明及其他效果等。來看看我的第一隻新聞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